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? 2025-01-15
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? 2025-01-14
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? 2025-01-12
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? 2025-01-11
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... 2024-12-15
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... 2024-11-25
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佛 ... 2024-11-20
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是指誰? 2024-11-18
度地獄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7
度餓鬼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4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4 17:30
四川唐窟之安岳、大足石窟與資中重龍山摩崖造像
安岳境內石窟造像豐富,散步各鄉(xiāng)造像遺址多達140余處,時間跨度由唐至明,其中唐代遺存較為著名的有臥佛院、千佛寨、三堆寺等。
臥佛院位于安岳縣城北約25公里的八廟鄉(xiāng),現存窟龕139個,造像1500余身,第3龕為釋迦涅槃變。主像臥佛造于盛唐,該像距地面約5米,依山而造,總長23米,頭朝東,面向南,左肋而臥,不同于經文儀軌“北首右肋臥”。佛作螺發(fā),額起白毫相,枕于蓮紋方枕。臥佛迎面一側,腳旁雕金剛力士一身,雙膝部位雕一背影坐像,或為佛母摩耶夫人。臥佛背與山體之間,雕釋迦臨終說法圖,佛結跏趺坐,左手扶膝,右手施說法印。頭作螺發(fā),內著僧袛支,外著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。佛之左右及前排帶哦弟子十身,菩薩二身,力士一身,后排雕天龍八部。
臥佛今存40余個刻經龕,內容有《阿彌陀經》《佛說報父母恩重經》《灌頂隨愿往生十方凈土經》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《妙法蓮華經》《大般涅槃經》等計20部,并有《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自序》題記顯示,刊刻經論自序耗時一年,從高宗龍溯三年(663)起至麟德元年(664)結束,經文內容的刊刻工作應在麟德元年之后展開,今刻經龕中有許多刻有紀年,遲至開元二十三年(735),經文刊刻仍在進行。
千佛寨位于安岳城西約2.5公里的大云山麓。在南北約500米的山巖間開鑿石窟105個,造像3000余身(圖121),石窟開鑿于隋開皇年間,歷唐、五代,止于宋。唐代窟龕以第51、96龕為代表。
第51龕為圓拱形龕,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,弟子及菩薩身后浮雕天龍八部,龕外兩側各雕力士一身,主尊釋迦佛自胸部以下已剝蝕,左手殘,右手施說法印。第96龕作藥師經變,平頂方形龕,內為一鋪九身像,主尊藥師琉璃光佛,結跏趺坐于亞形壇基上,衣襞覆壇,螺發(fā),面殘,左手扶膝,右手殘,內著僧袛支,外披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。身后有背光、頭光,頭頂上方刻華蓋,背光兩側各浮雕一株菩提樹,華蓋兩側各雕飛天一身。主尊兩側各雕四身菩薩立像,身份為:文殊、觀世音、得大勢、無盡意、寶檀花、藥王、藥上、彌勒。龕下正面刻十二夜叉神將:宮毗羅、跋折羅、迷佉羅、安捺羅、安恒羅、摩涅羅、因陀羅、波異羅、摩呼羅、真達羅、招度羅、鼻竭羅。左側壁浮雕十二大愿,右側浮雕九橫死和千佛,所刻內容多為宣揚藥師佛避禍生福之法力。
大足石窟位于重慶市西大足縣,石窟遍布全縣,內容涉及佛教、道教,尤以唐末至南宋造像最為精彩。佛教造像主要有北山、寶頂山、妙高山、石門山、七拱橋、靈巖寺、玉灘圣水寺、尖山子等。唐代造像群則集中在距縣北兩公里的北山,分布在佛灣、營盤坡、觀音坡、佛耳巖等處。其中又以佛灣數量最多。
有關北山造像的開造,據北山韋君靖碑記載,由昌州刺史韋君靖建于唐昭宗景福元年(892),時“天下騷然,蝗旱相仍,兵戈四起“。韋君靖率義軍討除逆黨,“卜筑當鎮(zhèn)西北維龍崗山建永昌寨?!鼋鹣?,現千手眼之威神,具八十種相好?!?br/> 佛灣龕像造在長約300余米的崖壁上,分南、北兩部分,窟龕編號290個。唐代紀年龕有:乾寧二年(895)觀音龕、乾寧三年(896)、日光菩薩、月光菩薩龕(第26龕)、乾寧四年(897)阿彌陀佛、救苦觀音、地藏龕(第240龕)、光化二年(899)三世佛龕(第50龕)、天復元年(901)千手觀音龕(第243龕)、天復三年(903)千手觀音龕(第51龕)。保存較好的唐龕有第3、5、9、10、52、245、243等。造像題材有彌勒陀佛、千手觀音、毗沙門天王、觀音菩薩、地藏菩薩等。
第3、5龕均作毗沙門天王造像。第5龕作平頂敞口龕,正壁主尊為立像,戴方形寶冠,身披鎧甲,左手作托舉狀,所托之物已毀,右肘上抬,手部已毀,飾頭光,兩足之間雕地天頭像,雙足各踏一夜叉。天王左右后排分別侍立散脂大將和深沙大將,皆飾頭光,前排左右侍立供養(yǎng)人像。
第9龕,正壁雕造千手千眼觀音像,觀音倚坐亞形壇基上,雙足各踏一只仰蓮,胸部雙手合十,腹前雙手結禪定印。寶冠之上,雙手捧一化佛兩側各手多執(zhí)法器,如瓶、妗,鏡、輪、杵、盾、弓等,身后飾頭光、背光。環(huán)繞背光,數朵祥云由上而下分作四層,云中浮雕飛天、五佛、雷神、雨師、鳩摩羅天、摩醯首羅天、文殊普賢等形象。第243龕亦作千手觀音,主尊造型與第9龕相似,龕頂作兩身飛天,主尊兩側各雕一身侍立者,左像左手執(zhí)經卷,右手執(zhí)杖,右像雙手捧蓮。龕外左側有天復元年造像題記。
第245龕作觀無量壽佛經變相,藝術造詣極高。為平頂方形敞門檻,頂部中央刻蓮花,以四身飛天環(huán)繞,正壁居中雕西方三圣,均結跏趺坐于仰蓮座上,主尊彌勒陀佛,螺發(fā),飾背光。左觀音菩薩,右大勢至菩薩,戴高寶冠,飾頭光、背光。三像背光上方均雕有華蓋,并有四束毫光由主尊上方射出,穿越上部浮雕出的西方極樂凈土。三尊像下部浮雕九品往生,最下層及龕外左右壁刻十六觀等內容。
凈瓶觀音
資中重龍山摩崖造像位于縣城北約1里,是資中縣萬窟造像中時間最早的造像群,開鑿于中唐?,F存窟龕170余個,造像1700余身,規(guī)模居資中石窟造像首位。中唐至晚唐像龕為同期川中常見形式,作平頂方形敞口龕,題材有千手觀音、毗盧遮那佛、毗沙門天王、維摩詰經變、地藏菩薩等。以第93、113、58、23、54等龕為代表,造于中唐至晚唐。
第93龕,作平頂方形重龕,內龕楣雕單檐垂杖,正壁雕毗盧遮那佛,兩側脅侍二弟子、騎獅文殊菩薩、乘象普賢菩薩、二侍立菩薩、二天王及二力士。這鋪造像的三壁上方浮雕天龍八部。第113龕正壁雕千手觀音,倚坐,戴高寶冠,胸前的雙臂毀壞,腹前雙手結禪定印,另雙手扶膝。余下手臂呈圓形放射狀,各手多執(zhí)法器。千手上端兩側各浮雕五身坐佛,兩側壁滿刻佛、弟子、菩薩、諸天、護法神眾等,該龕造像眾多,布局規(guī)整有序,雕刻極為精美。
第58龕為毗沙門天王龕,天王身穿鎧甲、戴方形高冠,左手托塔,右手作握拳狀,所握之物已毀。雙足各踏一夜叉,于兩足之間造地天頭像。天王兩側各侍立有脅侍立像一身,左側為持斧武士,右側女像手持鬼頭。
第23龕在橫長方形的正壁作維摩詰經變,右側刻維摩詰像,雙手執(zhí)扇,坐于廡殿式建筑之內,面向文殊,左側帶哦文殊菩薩倚坐于束腰壇基之上,雙足踏一仰蓮,右手上舉白錘,左手扶膝,面向維摩居士,身后飾頭光、背光,圍繞兩尊像,三壁滿刻弟子、菩薩、諸天。
四川唐代除開造為數眾多的中小型龕像外,巨形大佛的開鑿也尤為興盛。進入盛唐后,四川地區(qū)興建的大佛有樂山凌云寺大佛、安岳臥佛、潼南大佛集禹跡山立佛等。同期北方也出現了莫高窟130、96窟倚坐彌勒大佛,與四川坐佛題材一致。
潼南大佛位于潼南縣西約一公里的培江岸邊,依山而造,大像高18.4米,為倚坐彌勒佛,螺發(fā),內著僧袛支,外披鉤紐式袈裟,左手扶膝,右手置于腹前,掌心向上。該像約在咸通十四年(873)開造,完成于北宋末年。
唐代規(guī)模最大的坐佛數四川樂山凌云寺倚坐彌勒佛,大像開鑿在凌云山西壁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交匯之處。佛作螺發(fā),佛衣已風化不可辨,《樂山縣志》記載,該佛頂圍十丈,目廣二丈,高三十六丈。開元年間,由海通法師開造,經后續(xù)者韋獆等人的努力,于貞元十九年(803)完工。今人測得佛高58.7米,位列世界第一大佛。
莆田市大莊嚴佛像工藝有限公司是專業(yè)的銅雕佛像,銅雕神像,生漆脫胎佛像,玻璃鋼佛像生產廠家,有需要訂制脫胎佛像,銅雕神像,銅雕佛像,玻璃鋼佛像的高僧大德請來電咨詢,本司銅佛像,生漆脫胎佛像,玻璃鋼佛像,銅雕神像,產品工藝精甚、質優(yōu)價廉,歡迎選購!